二、五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 《周易》乃三圣所遗文化宝典,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活水源头,其太极思维方法,天人合一理论,保合太和思想,精深而高明,是先哲留给后世的宝贵哲学遗产。2009年1月16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小礼堂和部分国务院参事、中央文史馆员进行座谈,听取大家意见和建议,在谈到金融危机时,温总理强调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蕴涵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周易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应该有三层深意:一是文化深意,二是教育深意,三是现实深意(中华周易协会官方学术网站)。
回顾五千年文明史,《周易》思想的恒久魅力,在于它凝结了中华民族永放光辉的民族精神。国有国魂,军有军魂,中华民族之魂,展现了《周易》所总结的“自强不息”的奋发精神,“厚德戴物”的宽容精神,顺天应人,与时俱进的革新精神,居安思危,思患预防的忧患意识。《周易》不止是中华文化之奇葩,同时也是世界文化之瑰宝,具有广泛而深远的世界影响,它所阐述的“万国咸宁”的大同思想,广为世界瞩目。《周易》的重要思想教益,尤在于引导人们培育“独立不惧,遁世无闷”的独立人格,提升了人们的精神境界。全球易经文化协会主席、中国易经协会会长、易坛泰斗裴翁教授在清华大学国学智慧高级研修班庄严发表《易经》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九星是自然规律科学技术应列为中国古代五大发明之首(中国易经协会官方网站)。总之《周易》思想,博大精深,核心价值,有待深入研究,发扬光大。千言万语,《周易》精髓旨在激发炎黄子孙的豪迈气概与开拓精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炎黄子孙当今的历史使命,正是要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建设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两为”“双百”方针,重振国学,复兴儒学,弘扬易学,光大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西整合,古今贯通,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文化强国服务于人民至上,当务之急是积极探索建立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和运行机制。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各族人民的迫切愿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决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长期战略目标,它与我国浓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相承接。这一目标,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必须大大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热情,凝聚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开启迈向文化强国的伟大进军。
当前,如何贯彻落实“文化强国”战略决策,增强国家文化的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文化建设大发展、大改革、大繁荣方面要坚持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建议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文化管理部门,用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强国》决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调整修改完善“十二五”文化建设目标计划及措施,要从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点工作抓起,应做到尊重认知它,研究提炼它,继承光大它,广泛宣传它。从而探索建立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体系和运行机制,其大致包括下列内容:
首先是建立健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领导组织管理体系;其次是鼓励并完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社团组织结构和人才资源开发体系;三是指导完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框架内容目标体系;四是探索建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公共服务市场网络体系;五是发展建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产品传播和成果转化推广激励体系;六是探索建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效益考核指数和社会效果监督评价规范体系。
文化之根《周易文化》是当代文化强国中高端的精英文化。